今天我们讲八种常见公文写作讲解的最后一讲,关于调研报告。大家可能感觉到,我们的课程是由易到难的,大家可能会疑惑,前面讲过了工作报告和领导讲话,难道调研报告比这两种文体还难吗?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这么说,调研报告看似平淡无奇,但其实是最有挑战性的,所有我们说,看似寻常最奇崛。
$ t: U9 H/ v- s v7 [8 n% x: X! i- [% v* a- Z1 y9 h9 |0 m8 H& `! [
) z' k! Y+ R+ ^# Z5 Q6 L" b* O$ F% V/ R0 z1 n. W1 u
调研报告是基于某种工作意图,对特定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所掌握的真实情况以及所揭示的本质规律,对实际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一种文体。调研报告是最能发挥写作者才能的文体,也是最有个性的文体。 1 k' Y; s2 |+ p+ q
- C; u F! e: D' q* u7 x$ V& P
- u7 s* l( _/ y" I% j4 C% O
* F. |) y; }1 @$ k! i
一、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7 k9 ` W! n1 P4 u5 l5 G
9 ?' l, B: I" S: Z- p7 `
/ Y |* }# r! T
% m1 P: B! M+ j+ u; H 扎实开展调研,广泛占有资料,深入研究问题,找出原因所在,提出对策措施,是调研报告写作要注意把握的要点。调研报告是为决策服务的,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相关。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认为“认识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因此,开展认真、客观、细致的调查研究,以获取真实、丰富的调查资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
! ]- s2 M0 H3 W3 A4 ?; E/ u7 W8 y
. S' k( H1 G7 l* v" t, v$ q. f2 R ( \% _2 N0 S" q3 B
( P/ W, R1 g% o/ n9 S y党和国家的领袖无不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帮助中国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1925-1927年3月的调研,涉及湖南衡山等5县: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革命必须依靠农民。1927年10月上井冈山之前,很详尽的做了“永 ”调研,了解井冈山周围各县的敌情、阶级状况、土地占有情况、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坚定了上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有了井冈山的根据地才有了1928年4月的朱毛会师,有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可以说正是“永新”调研,得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9 |3 H$ l: W( [3 g. F& m9 s
! ~, n" K: w& W; ]7 t" z$ f ; }8 e, I' e) J+ ?( Z
# s9 d% u+ L1 J. S6 m9 q1 q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小平同志密集的到东三省调研,到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调研。1978年9月14日小平同志在大庆,指出罗马尼亚的钻机不好,你们可以买美国的,要快!了解到中国同类的炼化企业比国外用人多、污染严重,要求要把多余的人减下来,一定要把三废处理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是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他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忘党、亡国。其实我们写文章也是这样。二是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三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四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 h4 M) t6 [8 \! I% l, t& z; B. t( p# O' W( S9 |; J
0 a4 z& ^1 @: { J2 e, f: K* c N
8 l) I( J( S' H! A& e) l7 l; z! w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外地调研,来到了广东深圳。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调研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遍及社区、乡村、企业、学校。他以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提出了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1 c% }$ d& f. p' ~* G' U: u" B% f
8 _- R; ~: {+ u3 @5 A * W, W& n- G% f" P) K. k
( z4 x7 B4 v8 C S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对于领导来说,调查研究的实质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过程。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调查研究是发挥决策服务作用的重要渠道和主要工作方式。而对于文字工作本身来说,调研是文字工作的基石、是写好文章的支撑,不搞调研,不明情况,脑子里没东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N& Z, u; L8 |$ A+ [* H
/ {3 Q# {+ o/ U4 I% \
4 e* d# C! A6 S: r4 c0 l8 i _
# G5 j- t" o1 v$ I3 k, K$ W, a4 y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他在2011年11月16日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曾专门就调查研究问题发表了长篇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文稿起草工作当中,应该把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 r0 M! L2 B" s( z/ x' H% ^& k
* `% f, o) v4 L, G R r H& Z1 o : t8 d7 J, D$ R
3 T- C! t% K/ P. }; e7 F% p2 N0 I
调查研究的实质是深入全面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过程。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前者是感性认识,后者是理性认识。调查研究实质就是用感性认识反复刺激理性思维,从而产生思想“火花”的过程。坚持调查研究、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是文稿写作的必由之路,它是起草者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思想认识的根本。起草文稿的人,不论阅历怎么丰富,不论互联网思维能力如何强大,都不能代替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因为直接与基层接触,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获得的认识和感受与间接听汇报、看材料、从网上获取信息是截然不同的。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写出来的文稿质量和水平才会有保障。
& Y. ^6 Y4 d, r, ]: b/ _+ l$ b* v
- i! W. m& |. S8 i% E
( H, d6 Z8 G0 a+ M+ s0 Z5 X9 a0 W4 x5 `+ [2 n. X3 G5 z
调研是连接基层的“直通车” 7 l2 u" w' v. \7 g1 m5 o" T0 Q
/ O( B# T. i+ D* k, d: Q5 {: d( b, w. R% f3 h
( [. T; e- H. Y7 A! C
古语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不重调研、不下基层、不晓民情,以致与困难群众说不上话,与青年学生说不进话,与老同志说不通话。我们唯有扑下身子,加强调研,多接“地气”,多沾“泥味”,才能感知群众的所思所盼,体味百姓的酸甜苦辣,真正实现政顺民意、策应民情、干群同心。 ) l0 q1 Z" _3 L' r( Y- j
V( X- h+ O" g/ @! n; Y- F3 O' r) ~
, I! _) o! | Z6 p4 B6 P. d/ s4 q8 G
调研是成就事业的“助推器”
7 @' m) e; h! v/ ?5 O: V! C- O* [% c% F1 B3 D; j$ T
6 r- b; \' _. Y2 b& _, c1 ~* [& q: N5 h% Z
实际工作中,每项决策作出之前,都应先行调研,审慎分析,防范失误;每项政策贯彻之中,都应摸底调研,因地制宜,狠抓落实;每项政策“落地”之后,都应跟踪调研,不断调适,提升效果。 : n. d& h r+ m+ s/ l# D; e
1 I: T) `# X* S; _5 f) P) ]
' d+ F3 m" |% v- T4 f& q% {. o
$ s* v6 e7 q5 S. t- W& z调研是提升素质的“快捷键” ! V( m5 Y7 O9 j; u% D
7 ~! z9 y* ~. n# I1 p2 c; T7 P
, S3 D& R8 g" N' \4 ^- p2 [( t9 Y4 \) I( A5 ^0 v( B
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调研工作中,只要我们放下“架子”,深入一线,甘当“学生”,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就会从群众的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百姓的无穷智慧中收获启迪,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提炼经验,从而在解难释疑中开阔眼界思路,在学习研究中提升自身素质。 3 T h2 x' V2 i1 ]3 s% v& ^# z
8 D0 I* P; @7 X* _& s+ G7 i+ J
/ [6 ^! y7 ^( c9 _$ p
& A5 W+ Z4 ~3 @5 r# D& U
4 z* k. t2 v- v% `! X7 w( n; j3 e2 ~( { a. V O
" k$ z! I0 |/ r* M2 \7 N2 V( N5 z& E5 F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 / E/ c" ^4 Y, ]
9 l6 Q" f1 m& O1 a
* V* }. w. B- s5 {' V* [ [9 U1 S* o" I" A. v
第一、调研目的要明确。
; |* ?0 z( d1 L1 R1 n0 V. q( |1 Y" J3 o: _' E) Q1 x
吃透“两头”,确定调研项目和调研重点。把握“上头”,就是了解党和国家以及集团公司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确定需要研究探讨的情况和问题;把握“下头”,就是及时掌握基层单位的新做法新经验,了解干部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1 T/ J! Q3 N6 I K7 N" J/ s" G# J
我们搞调查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求证现有的某个观点、某项政策如何正确,而是为了把客观情况、实际问题搞清楚,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路和建议,供中央决策时参考。
4 S m' {8 u( I2 k0 [) S* O
3 u( U) s0 t% [7 L6 i+ j" G8 J " L; J y/ N8 x2 H& w3 S
6 i4 k0 R- a7 _
——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
# V" j" u0 i2 ?" t" @& i+ d' C
- c3 z; o5 V. d& F第二,调研态度要端正。 % @( j1 O( D7 r5 K x' d
+ q( |1 O. L$ S8 g2 {具备饱满的热情、深入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要沉到职工群众中,用心地听他们讲,切不可走马观花、人云亦云。要以谦虚的态度,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倾听基层群众发表意见和看法,切不可高高在上,好为人师,下车伊始,哇啦哇啦。
0 z% l+ m( S6 s( a4 q& I9 x5 e2 |5 B# v( O
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 g' R. |9 M9 k# E1 x+ n
" _3 Z V w/ n$ m E5 }7 n1 n' T
" g+ A, g( N" j: E2 ^, |8 {3 T( h; @ }. f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 k1 W! Q- a3 k! F7 L5 R5 p3 ?+ W/ t2 a! k& Q0 h- }& d
第三,调研准备要充分。
4 b& N: l2 i0 U& G9 q1 _
! V8 L9 S' ^% |7 L: h0 ^7 K不打无准备之战是做好调查研究的重要经验。特别要准备好调研提纲,明确所要进行的调研目的、调研范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和调查的重点。要有大纲和细目,有的还要设计表格。同时还要尽可能阅读相关书面资料。
" [& V2 q4 Y- y1 H% I* l
% {& e3 O. f* b8 ^+ A7 o! a调查纲目要事先准备,调查人按照纲目发问,会众口说。不明了的、有疑义的,提起辩论。所谓“调查纲目”,要有大纲,还要有细目。 1 U4 m- f" m% k6 }
2 J& B8 o: b4 B2 d$ r( h
8 A$ l; a% M; @) \! S1 W
- {# H( A, E3 {+ j! I) C0 O6 Z9 n——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 |. w% Q3 b" }* w& }: A, @% S; o; H4 u8 n+ Z, ^0 D
第四,调研方法要得当。
, c8 m# @, v7 a0 v! s
3 m- X7 l- T8 u% }$ P$ n. Y: R+ y灵活运用有效的调查方法,包括开会调查、设计问卷、个别访问、现场观察、蹲点调查。要全面了解,尽量搜集各种素材,多多益善。要注意引导,让调查对象围绕调查的主题发言,围绕所要了解的重点发言,不可泛泛而谈。 7 i) s$ `0 L/ U8 r& i2 K$ I0 m: [* {
; J6 ~# I6 j% Q- ~: g- ~( `
调查的技术:
$ h4 W& w2 M3 \7 i: v% w- ^5 R" N" a
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 I( |2 d0 [6 n
' e0 a5 H2 E+ {$ Z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
! U- X; b, {3 \; i0 s: b0 s# N
" B) }6 t! O; \5 n" u) v" ?! N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2 F2 T1 {! n3 ?; q& u
% _% {4 C. U3 B6 Y* b
4、要定调查纲目。 # q( K; Y$ I* I8 S8 E, q
; r F: k5 l( R
5、要亲身出马。
' ?" C$ ?# m0 q# N0 `# i
6 g) Q& y6 T. h4 G7 `6、要深入。
) s! [' f; R1 Q$ g) T9 V3 b% G1 Z! K) i6 ?
7、要自己做记录。 / s3 ]8 o, S9 V( ~' B
' _6 d. ~' _. |
" |# q2 }3 V; E9 n% k$ ~, v# u. r1 {+ J- D E8 [2 [3 ?; f8 x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 K+ z! r8 ~1 L) w
) r U2 N5 ?! R, c& Y) ]5 j4 w
第五,调研总结要及时。
3 X* m! r, I/ s% c
) o$ G, Z2 m) A/ N6 p+ {记录和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疏理和分类,对有关典型细节和数字反复核实。要对调查过程回头望,及时发现遗漏和疑问,开展补充调查。调查者之间还应加强沟通,交流调研收获和体会,提出看法和见解,使调研更加深入、更见效果。
5 E# J2 D" ~$ }" u' U0 S* f同时要对调研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总结,对调研采用的形式和方法进行评估,对调研组成员的表现做出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下一次调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 I) f. y6 T" o. b7 \& p2 K6 ]9 \
* A3 Y) G1 \% {+ F0 V- O
调研十条 . e% Q- D$ }5 [; U* m3 e
" r/ y0 q$ ~6 S/ {1、调研前精心准备调研提纲。
1 t8 _+ w5 E* W2 g+ r5 {- G6 ?# ^, r ~( v
2、提前利用各种方式了解调研单位及调研问题的情况 ( m f( L6 h4 S' E8 q
. r9 n- s/ K4 ]$ n( Q9 i5 B9 T
3、调研中先看现场,后开座谈会。
, Z8 M( H* P9 K4 D. i9 b5 ^6 q- G5 H9 w) b) c2 l
4、认真准备好座谈会发言,重点阐明调研目的和要求,让被调研单位和人员清楚的获悉。 5 k2 } ~) x( ^' [1 I) }
8 Z/ @% s& o& A% \8 z2 N
5、调研中注意引导气氛,善于提问,获得想要的信息,不轻易发表个人意见。 y; ~ u. F$ k1 Q0 d: j& g: d) X
6 A8 ]6 ]; W+ s9 p/ Z- Q6、注意领会调研组领导意思,必要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5 Z& R, z/ S5 ~5 R# w B( V/ k) p1 A) t' s. O0 Z! e
7、调研中注意自身形象,尽量不给被调研单位添麻烦。 9 U- R7 K( e1 g5 N
c3 v& C+ W+ ?- S0 p; i8、调研结束后及时和调研单位联系并表示感谢。
3 H% K; F* T1 e$ p
+ \, i( S$ ^" Q, C9、与调研中帮助你的人保持联系。 ; D i7 z, }9 D& E6 O
7 H- D) ^7 K" d; k8 R
10、调研后认真总结经验。
5 k0 n4 O9 x( `7 Z+ B
- i" R+ C7 A6 H' \' @ 5 Q D( c- R$ v( s
& x, {/ d: l' }
2 l& e: V7 L9 H: n3 M Z8 U$ t2 h ?5 ^! N" B9 Y( y1 T
; h. F! m8 \/ h& Y* f
0 X" o+ m7 L$ m$ H3 b
三、用好实践论,做好调查研究 # Q/ b/ @4 |1 t# v
/ ^5 ]( Q, D( F5 b. r4 K2 N9 q
- ]- Y( |) _ u. |& j
/ E+ D- b, w5 C
+ z3 G+ Z/ ^% I& B8 A+ X
9 j Q1 \/ g* n* ` 1 @: W" p) ]7 N' v5 E
8 \' P; |2 O% O' N 大家在总结工作时,往往会说到调查研究做得不够。细究下来,到底有哪些不够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 |$ `( p$ Q; ~& a- X1 D
8 D5 y+ w7 [* [$ R3 `1 Y
7 a( Q5 i# P: ~# P* O# i
- Z q, [. U6 {6 j* k' k! c1、重视不够 2、准备不够 3、广度不够
+ N! B5 V7 \4 n; G1 L0 j. G7 b# f. t/ D6 K
4、深度不够
6 J# m4 l( ?2 t* ?% O( L, D$ m( Y6 K, j2 n3 F+ Y
5、研究不够 1 N+ Y: R# O/ X6 s3 U, z& n
( t1 m8 g# ?5 K9 U0 l
9 a ]9 V8 f3 o6 i# g2 ]" K j; _* }* B
6、成果运用不够
' ?8 I' m0 q: M! ^5 V% s$ l1 T; ]1 g* K A" D0 c' n
4 x3 [! W$ B% C# l; f) v# u) p
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应当坚守“五个有”。 $ u$ q- ^+ r/ x) u. _
' U- i; C& _# W# ~0 ~% C
3 F. ?- i) J9 E9 }: |; \2 A) R8 A U! Z( n, `
有尊重事实的坚定信念 H0 H. X+ i1 R( G- S
5 N: y* k w2 f' u8 y! y, l 9 c7 E2 I6 K+ E3 }+ Y
; K7 [: V. O; l6 u# H' n重实际、察实情、讲实话,事关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6 M3 p% n' O- M% B: q( i
0 ^- ~ P! w) |7 y, k- e一是重视“第一手资料”。重视亲身走进基层群众掌握的第一手信息,重视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第一手素材,重视亲赴实地亲临现场获得的第一手情况,而对那些别人转述来的情况、“倒过手”的信息、加工过的素材,未加核实绝不采用,确保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 V) @4 x2 R* T2 w/ D; O
5 _: R& o" r z1 ]% l8 M7 U二是重视现象背后的问题。听取基层汇报、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了解到的往往是零散、孤立或者就事论事的内容,这就需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表象之下的实质,探求调查研究对象发展规律和趋势,从其内在发展演化规律的角度掌握全貌,有效提升调查研究的深度。
9 e7 I) i6 C3 V$ p! n' F& Z6 @0 h/ y/ \! Y- N6 i" R5 Q5 a& W! i, g
三是重视“第三方观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没有利益瓜葛的旁观者,能相对超脱地认识问题,其观点可能更有利于调研人员把握事实真相。因此,既要注意倾听当事人及利益相关方的描述和分析,也要重视旁观者的看法和态度,通过综合比较辨别,把握事实真相。
' }+ m/ e6 x8 w; }" }
- X( L2 Q# H* \0 J / i1 b# t7 E8 z
$ d+ K& e, C' a J) i! e N
有真理至上的执着追求 + X. y: M8 g/ r" K7 O
. {3 A$ v9 ^1 E; T7 y" g
, W6 I% W1 N1 I0 L1 o, C1 r2 H* m" R; i8 w
2 o$ N. A/ q2 O* \' I0 m
/ w9 t9 z1 P& q, l调研报告往往会影响政策制度的制定,这就需要把握客观公正的尺度,坚持真理至上。 % r z2 T0 i* S: g6 A' Z
3 x" u5 f3 g! D2 u7 n3 P, T* c7 j5 o
一是基于事实归纳进行分析。不能从迎合时髦的概念、精心过滤后的汇报、道听途说的信息出发,去分析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应从未经别人加工的原始材料着手进行剖析,从大量鲜活生动的现实事例入手搞好提纯,努力把掌握的情况归纳清楚、总结到位,使之成为经过理性分析和研究的有用素材。 ( I( ], v8 J/ @: E: u% ~* G
2 ?* D4 V* C! W. u1 V3 x1 N二是经过独立思考作出判断。要通过自身深思熟虑,作出抓住本质、符合实际的正确判断,防止拾人牙慧,避免人云亦云;要通过检视所有素材,作出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客观判断,分清主次,防止先入为主,避免以偏概全;要通过自己审慎分析、严谨思考,作出抓住特征、把握特点的清晰判断,防止盲从草率,避免简单武断;要从艰苦扎实的理性分析中,得出经得起各方追问的有力判断,为写好调研报告打牢基础。 0 Z6 J' w3 ~9 d. m% o
% `8 a D; ?4 ~0 s2 n& M/ g三是排除干扰深究确证结论。敢于排除权威之定见干扰,勇于提出合理建议,拒绝强加观点;敢于排除源自经验之成见干扰,勇于挑战陈规陋习,拒绝固守既往定论;敢于排除缘于喜好之偏见干扰,勇于摒弃私利纠缠,拒绝拘泥本位发声,力求结论中包含更多的理性认知。
: X+ l) J7 Y6 Y% E, l) r v$ y) a+ G2 R* V
+ P+ g2 S) A. Q" L; g5 W/ T7 w I/ g# n5 B. N$ n. W- W
有着眼大局的坦荡胸怀 1 L7 }( l$ p/ m5 P4 k
, x$ o& R* [9 F
6 D' T0 y3 |/ J7 d3 h+ q8 {& [1 H' P' e, J6 B
站在全局角度来反映情况、审视问题、提出建议。 1 r7 @9 H. Z; b" G
$ t6 ]. a9 F+ E, ?3 Y( s一是对下级能够解决的问题减少干涉。对下级有待继续落实的工作、正在积极解决的问题、因暂时困难推进缓慢的事务,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废食地加以否定,也不宜小题大做、夸大其词地向上反映。而应在调研结束交换意见时督促提醒,这样既能保护下级的积极性,又能避免上级误判情况甚至干扰下级工作。
) h- i( w! G: @- }1 t5 l( G2 x5 f( H* {* t/ D
二是细枝末节方面的情况不能喧宾夺主。到基层座谈时,干部群众常常会讲述大量具体事例,证明一些情况或看法的存在,我们也需要详细记录。但撰写调研报告时,则要分清主次,弄清所反映的是多数人的意见还是少数人的意见,进而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6 o- ~5 x. T8 g& L5 O
: c) b. a1 x" ^, d& u8 @3 h1 E三是属于偶发性质的事情不应视之必然。不能图新鲜感觉、求震撼效果,以猎奇心理和曝光心态选取不具普遍性的事情作为报告重点内容。尤其不能把个别当一般,把偶然当必然,轻易作出判断,得出过于离谱的结论,影响上级科学决策。
* [3 c/ x9 l/ P; H4 u' h( }5 Q% q- V
! U8 L4 ^' E4 G# N9 L9 _" Q. Q
+ Q8 \9 l% T5 \, I' d
有帮困解难的满腔热忱 % V& t; {0 j6 P; L. N
; o) d: ~$ _" X* c- f6 c( z8 _
5 E3 t, T" g: B0 J! C
0 V" k/ i/ J& E. c4 m" Z撰写调研报告,最终目的还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6 K% {% E: |5 S) A# k4 s! w
3 e! e+ c7 S) {5 K" |) g一是替基层着想。应有体谅基层难处的同情心、珍视基层资源的敬惜心、帮助基层减负的律己心,少提折腾基层的馊主意、哗众取宠的歪点子、无益基层群众的懒办法,切忌高高在上、指手画脚。
, n) |4 b N! o! ~; `: f6 n6 b" W! [! }% Z5 o
二是为群众谋利。把尽最大力气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立足点、着眼点。想问题、提建议、拿对策,不能漠视群众的喜怒哀乐、冷暖甘苦,不能忽略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要心里念着群众的安身立业和生存发展。不能仅仅是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不能仅仅满足于“撒胡椒面”式的总体考虑,更要拿出扶贫救弱的精准办法;不能仅仅关心贫困家庭的眼前困难,更要呼吁改善贫困家庭的发展境遇。
- u: U% k2 p6 p1 c& u7 Z8 t* \+ `, h% l4 m# ^" T, _2 j
2 u1 R3 V+ D t1 ?: G
4 u' d+ p y# b8 D# A* r/ u% I0 q
有敢于负责的倾情担当 * f& n3 [1 z, V) E8 T
0 G! s7 @# p1 S) S+ X
9 G5 `/ b4 i0 p" k. C
2 V) d7 t, j" o: P& z p
撰写调研报告事关单位事业发展、群众切身利益和调查对象前途命运。起草者应以极端认真的态度承担责任。 4 k# H2 `5 X* s( s: y3 ?
. V; l, g. w( H; Q* F一是对历史负责。面对过去,要有敬重传统的深厚情感,不能随意否定历史积淀下来的好经验好做法;面对现在,要有珍重实践的价值关怀,不能轻易回避当下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唯有如此,方能对调研发现的问题作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判断。 & }# G! d7 A5 t7 P" n
' x; I- M( g' O0 j4 J$ D7 P$ `
二是对组织负责。涵养谋公不谋私、真心对事业的立场情怀,把私心杂念放置一边,不因领导偏好、不因关系亲疏而影响对客观情况的论定、对问题性质的界定、对建议对策的选定。
/ ]/ U$ }2 i0 ~6 X; v- U# h; `6 \4 {" ~) R4 i0 C
三是对领导负责。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领导指示要求,也要向领导客观呈报实情。要从辅助领导正确判断形势、科学作出决策等方面着眼,及时准确恰当地报告亟须领导掌握的矛盾问题,并提供可供领导参考、选择的可行性建议,真正履行好参谋助手的职责。 ' h1 Q' a4 g; s. n6 v O
- O' v: X0 @0 [
调研要做的工作很多,如调研计划的制订、日程的安排、随员的组成以及后勤保障等。文字材料工作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调研的质量和水平。文字材料工作应贯穿在调研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尤其要奏好“准备、实施、总结”三部曲。 j$ b0 i8 h+ s5 _
P# W3 g% ^% q4 Q/ E
' y# e( ]& j0 i, m; ^% u, ]4 Q y5 o" W0 v+ q/ |9 `" f- G, P5 c( ^8 p
学习文件,查阅资料,奏好调研“准备曲”! m$ n% H( u- w! |; Q6 O% M9 f
/ \) s- a* V3 T1 G, }
0 o% c8 `3 j& t( ~
' C# r! o R0 x3 Z) z* w; s+ C: N# I! G1 J* z2 ]' v
% g- M/ v8 ~6 \, ^2 I4 v
调研准备阶段的文字材料工作,主要是围绕调研题目抓好上下两头。
9 U0 C5 s$ M5 `& Y8 Y& t( X& p
% A( O. l% ]2 J4 [抓上头,就是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看中央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部署要求的,有什么突出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对于贯彻落实中央某项决策的专题调研,更要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的精神实质,确定调研的内容、重点和方法。 9 q6 @, \/ W* k" X. b+ T- s
$ {6 m# Z2 F a+ h% }: a! E
抓下头,就是收集基层的有关资料,获取的方式有多种:有下级党政机关上报的,有媒体报道的,也有通过上网查询获得的。但这些都是二手材料,阅读这些资料,可以对调研对象有个初步、大体的了解,但要注意有些资料可能是陈旧的、片面的。对所有二手资料,只能参考、利用,不能划框框、定调子,图省事到基层找例子来填充。有些重要的资料可以送给领导看,有些一般性的材料可只作简单的口头汇报,或仅在领导问起时给予回答。 . A- p& g7 D, h+ z6 v
4 Y4 m' D. B% o& x% `
v9 e9 y7 B0 U) W2 P7 s: G9 H3 ~8 K* @) z3 [
广泛搜集第一手资料,奏好调研“实施曲” ) L/ v% K ?9 h) m9 M+ n, N3 J, g
3 q6 K# }( M( ^2 C _% n
3 q) l8 I. u8 m( U1 T( I9 A( E, G : L! q% E7 m& n6 v$ Z
) W! T! U: c0 k5 C/ ~) }' v" m& s$ Y. X, B: A
调研的实施阶段,是资料的积累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要通过眼看、耳听、口问、手记,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
1 Y4 U8 w% A) W! l
0 c& g: H) G9 p获取的资料首先要真实、可靠,这是衡量材料是否有用的首要条件。如果资料虚头巴脑、似是而非,容易对人造成误导。要保证资料真实无误,就要做到认真核实,包括人名、地名、数字和基本事实等信息。在调研中,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讲成绩时海阔天空、夸夸其谈,把蚂蚁说成大象;讲问题时遮遮掩掩、吞吞吐吐,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不认真验证、核实,就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 - h# E& I" M+ @$ L
, `9 j! f0 A% r' C! ^8 e' o! p其次,要全面,防止片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看法可能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如果只听一部分人的意见,忽视另一部分人的意见,难免产生片面性。历史上因偏听偏信吃亏的,不乏其人。有些事情,要兼顾质和量两个方面。如搞扶贫调查,贫困县再穷,找几个富裕户并不困难。如果把这几个富裕户作为决策的依据,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 X$ ]* P3 E! l+ F0 {0 p( t+ R9 U# x. L, e# C
- ?+ q0 ^' q5 G3 F- B9 j9 g, _. X. k
再次,要抓住重点。强调要全面,不是不要重点,搞眉毛胡子一把抓。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也是工作中的难点,是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解决这类问题对全局工作会产生巨大影响,应作为调研的重点。对涉及的主要单位和人员要重点访谈,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一些关键环节,一定要舍得下真功夫、苦功夫,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些深层次的问题,往往藏而不露,被表面现象所覆盖。这就要增强敏锐性和洞察力,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能反映本质的资料抓到手。
% M# J2 t1 [7 S* a: j2 ]5 {. c5 P
! r. x& X# \ T* H b要做到以上三点并不容易。领导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秘书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很少有单独发问的机会,有些不清楚的问题,只好会后去“补课”。领导的日程安排比较紧,秘书必须随领导活动,没有大块时间去单独搞调研。因此,秘书人员要善于在被动中求主动,起早贪黑找人谈,认真负责地做好调查、整理材料的工作。 , P4 `6 e7 b d+ @* j% n$ P1 {
9 V& a! f1 Z* C- t* | ' n" ^) X/ e0 [2 b
8 a# b; u L6 R# D$ r; x. J认真梳理、提炼,写出调查报告,奏好调研“总结曲”
; \" b+ U1 |* _0 f+ T6 h1 u! ]0 S1 B
3 V1 ?& r- E+ n; a* a/ Y , z% p; O) o" H3 e7 F2 S& G# w4 J
3 t3 E& t2 l+ J! u; |, f! b3 b* b# {) y, }: d9 L
总结阶段是出成果的阶段。写好调查报告,就是把陪同领导调研的成果、收获,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而且需要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 1 j; t z$ ^+ q4 Z! X1 c$ ^# ? t
" Z3 Q: `# i, g$ T
为领导写调研报告,必须站在领导角度,体现领导意图。这就要留心领导在调研中的讲话和表态,知道领导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光靠平时的积累还不够,动笔前最好请领导谈谈对总结的具体要求,摸清领导的观点和思路,这对写好调研报告至关重要。当然,也不能像录音机那样,领导说啥就写啥,没说的就不敢写。只有将贯彻领导意图与发扬创新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领导意图摸清了,角度选好了,落实到文字上,就要在“精、新、准”上下功夫,即写情况要精,写经验要新,写问题要准。 9 Z$ i: q4 M/ u3 U' Q$ T# H% v
5 E# `* c( B0 @/ l
写情况要精,就是要精练、管用,不拖泥带水,不写流水账。调研中获取的资料是大量又丰富的,但不能都写到调查报告中去。要对材料提炼加工,去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去掉一般化的,留下有特点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例如有说服力的典型,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善于运用典型材料说明问题。 3 k/ c" h% H' K _' G7 N3 N8 k8 l
" _5 A: j3 S2 c; Q" Z+ o
写经验要新,就是写出特点,不搞模式化。有的人一提到经验就是老四条:一是提高认识,二是加强合作,三是真抓实干,四是加强领导。让人感觉都是老一套,提不起兴趣。这些内容不是不可写,但不能千篇一律。事物是复杂的,经验各有不同,用一个模子去套是懒汉的办法,也不符合辩证法。要在共性里找个性,把有特点、有新意的经验挖掘出来。
5 O! R* l- ?. J# [$ p: A& Y' _3 V, \) m6 u+ d0 k
写问题要准,就是敢于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的人怕得罪人,写成绩很具体、到位,写问题却轻描淡写、击不中要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准问题、正视问题。这正如医生治病一样,要想治好病,首先确认病人得了什么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把病情掩盖起来,只会使病越来越重。要特别关注处在萌芽状态的问题,“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要做“明者”“智者”,增强预见性,防患于未然。
4 O9 p4 [" _$ Q0 P
; ?( K o- m2 y2 ^8 Q文字材料工作三部曲是一部完整的乐曲,三个部分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照应,只有都演奏好,才能在陪同领导调研中完成好文字材料工作任务。 " k% _" ~8 m+ f8 t; d
# o1 j5 F' T: h; J2 B: x
9 V- M, N; i# x6 }: m4 _% i
来源:山羊胡的写作课堂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