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六)
3 |! T+ D0 O4 e0 l
6 v3 N0 u$ _0 N% P6 q. W _ H J主讲:清水拂心
% a9 H B/ G( T
2 b7 U2 O3 x; L8 [8 w5 q! Z) a(2016年3月17日在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366351120的讲稿)
& L3 H. X4 V y7 t3 ~( I9 G8 k8 M4 W: W( c9 ^' ]
文稿评改演播室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清水拂心。今天继续交流《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系列。在上一期里,重点交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公文谋篇布局中的运用。这一期,主要交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公文审题立意中的运用。
% u- {7 L+ c/ m1 I# B* x/ `8 @
我们接手一篇公文写作任务,首先面临的就是审题立意的问题,即公文主题主旨、中心思想的问题。审题立意是公文写作的首关,首关不过,余关莫入。审题准不准、立意高不高,直接影响公文的质量。关于审题立意,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审题精准,立意高妙。
1 b7 K* t6 e0 \: k* v1 Y* f
?9 f7 L7 {0 i7 C: U所谓审题精准,主要强调对工作的研究、对工作规律的把握,遵循一定的工作规律来确定主题主旨。所谓立意高妙,主要强调对角度的选择,对写作技巧的把握,以高明、巧妙的写作角度来实施公文写作。这种写作角度,或高远或朴实,或全面或聚焦,或浓墨或淡写,考验的就是写作技巧。所以,要想公文审题精准、立意高妙,既要研究工作规律,又要掌握写作角度(技巧),做到工作规律、写作角度(技巧)“双把握”、“双熟悉”,才能在公文审题立意中得心应手。
1 }- |. q# ~9 B7 u3 h0 v4 z5 j
: m B4 O# l* K1 L" t$ q回归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来,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能够有助于我们做好公文审题立意。
# h |- E- D$ @% J: |. n
& S2 r5 Z( j# `4 f3 @一、关于公文审题的“三步走”技巧
# L% G9 v: P- |, d( e' e
X# e; C- w% U+ U" s
科学把握工作规律,实现精准审题,需要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6 E3 Q6 Z' ^3 D" X! C
0 D! r) C# B1 W$ z3 M4 x! k(一)第一步:着眼大局定好位。即运用事物整体与局部辩证关系的观点,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找准工作定位和公文使用者的角色定位,以准确定位来实现审题精准。
/ j; j! G' L$ X7 I
; l i4 ^) r: x$ }一是找准工作的基本定位。任何一项工作,放在大局全局、战略布局之下,都有一个基本定位、总体定位。比如,组织工作的总体定位,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审题时,必须找准这一基本定位,围绕基本定位来确定公文主题。
- ^6 A( X# ?* ]' \/ w2 G* R
, w& c& G3 g* r+ J k0 x二是找准公文使用者的角色定位。或者说公文使用者的职能职责定位。即公文的主题,必须符合公文使用者的角色。公文的内容,必须是公文使用者职责范围之内的,是公文使用者该讲应讲的、该提应提的、该做应做的。比如,撰写纪委书记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审题过程中就需要考虑纪委书记的职能职责,立足于纪委书记职能职责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间的关系,从二者之间的结合点、融合点上,来考虑公文主题。
7 r- ^3 |* x4 C7 @, e- w h6 f5 v* q$ u* G( `8 C
(二)第二步:综合研判找核心。所谓“核心”,即工作的核心规律。概括来说,就是要把握一项工作的重点、难点、亮点、热点,通过对这些核心点的综合分析研判,来确定公文主题,从而让主题更突出、集中、明确。
1 [* G2 ] w- D" P: ?, Q
2 C. i+ O$ Z Z P一是工作的重点。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其重点。必须紧扣工作重点来审题。比如今年是领导班子换届年,那么在组织工作综合性文稿材料或干部工作专项文稿材料审题时,就必须充分考虑换届工作。
; X [. A u9 s& k; A1 K$ X6 t/ R
, Y& F. w w; D* I- l5 a3 {, F
5 r2 V; J1 @, u5 P7 W5 S& ]
: ?0 S+ c$ [' n# ~. n7 B二是工作的难点。或者说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疑难杂症。在具体审题时,要么突出问题导向,把这些疑难问题作为全文的牵引线,串起全篇;要么扣住几个核心问题,分别提出相应对策,提出创新观点。总之,围绕难点问题来审题,有利于增强公文主题的针对性和启迪性。
1 r! L& h6 ^( I) r, H% R( s9 E7 G! }1 z! ]' x, D
三是工作的亮点。即工作中“他无我有、他有我特”的部分,或者说创新的亮点,或者说成效比较突出、数据比较好看吸引人的举措。审题时,要尽量把这些亮点纳入考虑。
" U5 e' }; \- A
2 ^5 P5 S: B) S* z0 P四是工作的热点。即工作中让人普遍关注的、各个层级都在抓在强调的内容。审题时,充分考虑这些热点内容,有利于提高公文的吸引力。
3 x7 V$ B" ^( W( ~
. B8 H& ]# l& T* J; I
; o# y/ B+ H- Y
) _+ l( t5 H. l, X( c三是切实把握文内与文外的辩证关系,解决写作厚度的问题。我们经常说,画画,功夫在画外;作诗,功夫在诗外。公文写作也是如此。要想写出真正出彩、叫座、有价值的公文,应把精力放在公文写作技巧之外。一篇好的公文,不仅仅需要写作技艺高超,内中的结构、层次、语言到位;更重要的是作者的修养、人品要好,境界要高,写出来的公文要能产生利发展、利民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效果。我理解,这是公文写作者的良心,即通过以文辅政的形式,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据此立意,当是立意的最高境界。
4 T e( n3 \% ]6 h, T. Y: _% z6 h
$ a9 Y( G8 p4 S0 E# R1 {《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六)》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 U: a; s2 s' V4 j
9 [. c3 S9 ~8 m" N- V1 d2 r
8 }- Y1 o# J6 B- c3 J( o! s
1 `$ _5 L& P% h" J3 n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