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tr]逢饭必有酒,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下戒酒令也没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此可见一斑。酒文化的主旋律便是敬酒,敬酒规矩因地域而异。譬如内蒙古是姑娘举着金杯银杯在你面前锲而不舍地唱歌,你不喝她不走;譬如东北是“右手端杯朝左转,全封闭带甩干”;再譬如河南敬酒是先让你喝三杯,这看来不公平,究其根源却极有人情味儿。那时候穷,酒有限,当然先让着客人喝了。" L4 t- F6 C o! n' ~' b# z
在京言京。京城的敬酒似乎斯文些,也公平些。第一杯酒当然是主人或者特邀主座上的贵宾先领,算是开席吧。然后就是依次给居于首位的领导敬酒,一般的是紧挨着领导左右的人先敬,可以不离座位,甚至可以不站起来。因为能与领导毗邻的也是有身份的人。主座左右敬完了,便不分座次了,多是末座者抢着来到领导身后,领导亦可起身,亦可不动屁股,看对方的身份和年齿。所谓敬酒,其实就是碰杯,这可是有大讲究的。你去敬酒,杯子一定往下碰,你的杯口大约碰在被敬者的杯腰处,然后一口干掉,算是恭而有礼。
% b {/ X- v& j! [ L 给领导敬完了酒不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顺势依次围着桌子转一圈儿,叫做打一个“通关”。关于这个规矩,我用两句话概而括之,一是“争先恐后”,二是“面面俱到”。
" H( e0 u* c" t7 [1 q7 l 打“通关”不仅仅是敬酒了。要充分凸显“通关”二字的玄机,字面上讲,便是“疏通关系”,这多少引进了些许西洋酒会上的形式。敬酒时因为是相对独立,便可说点悄悄话亲热话,甚至也可以谈些拜托的大情小事。举着酒杯一下子把关系拉近了,什么事都好商量。" e7 U) Z: q: `$ H3 {# r, _) U+ l! A
领导也要挨个敬酒,或者叫回敬,但不必站起来打“通关”。有两种办法,一是举着杯叫着你的名字“过电”,就是用酒杯在面前的桌边上磕一磕,你呢,可以同样的“过电”,尊重一点便站起身来,举起杯子向领导致以感激之情。有时候,领导限于酒量或者嫌麻烦,也可以将桌上的人分分类,统而垄之地敬几杯便可。3 F+ y/ V5 q8 M" a$ Y( P& Y, Z
# ~2 v5 I- _0 k* K1 O0 { ' S. I7 {- \( X5 Y: H6 j
|
|
. X1 F/ ^+ N$ z; N- h9 [; e$ g! w* r; ~$ ?9 }, m,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