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东西写了好些年了,喜欢写散文、评论、叙事,偶尔也写一些诗歌,虽然很多文章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小部分也得到了朋友的赞赏,颇有些沾沾自喜。从五年前,我就开始坚持写博客日志,开始的时候热情很高,几乎每周都能写五篇左右,后来热情降低下来,每周也能写上两三篇,自以为写文章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就常常拿去给别人看,期望得到赞赏。时间长了,自己水平提高不多,但同事们,尤其是领导却认为我能写,就把我调到了校办工作。% X$ _, \$ D3 M$ n, P, T" i: u
- _8 Y& u; `- O2 g0 Z4 u7 H* s x( v% F
在校办,接触公文自然多起来。可我发现,无论自己怎样学习和努力,却总是写不好公文。虽然偶尔写出来的总结汇报材料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但大多数还是差强人意,改了又改,方才通过。让我在这个历练的过程中殚精竭虑、苦熬不已。我深深知道,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不断付出和经历磨练,这个过程我坦然经历、奋发向上,但却有个问题始终萦绕着我,不找到原因总感觉如鲠在喉,难以舒适。
$ h! R; t( m7 ]7 o$ o- r
- ^( x- x9 O6 _1 I 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天天研究语言文字,经常磨练文笔、锤炼思想,却写不好公文?
- V6 k( B) ?' O5 C3 @* T# Z) f7 V; Y7 r3 w' c' n. Q( N/ b# ~. p$ B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找到了一些原因,虽然分析不够到位,思考不够深入,但也总是有了一个大的方向和好的开始。
% {. \, C# e; J0 W$ i9 @
5 |2 d* U U1 Q" p' F W, Q4 w 我觉得第一个原因就是:目前,我的公文写作不是在叙述自己的想法,而是在想方设法表达出别人的思想。散文、诗歌能够感染人、打动人,源自真实事情的描述、真情实感的投入和不受羁束的构思,自由而灵动,飘逸而飞扬,如燕飞空中,鱼游水里,文字活了起来自然动人眼神。而公文写作是站在一个单位或者单位领导的角度叙述别人的事情,不但有固定的格式,而且尤其忌讳创新和自由,真情实感更是不能掺杂,用真实的事情描述吗?那不够突出成绩、显现特色,所以要拔高和提炼。一个竹竿没有那么高,硬要往上拔高,自然就虚假又生硬,写起来就难。另外,很重要的是写别人的思想,要站到别人的角度去写,而这方面也需要自我学习、改变,适应这个角色,而自己显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 S2 s, [7 x5 d# j
0 d0 r. D3 ~. n5 | 第二个原因是公文写作更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公文写作更像是用一种官腔把实实在在干的活提炼到功劳和政绩的层次。这需要会总结、能提炼;会分析,能拔高;会选择,能说话。总结和汇报类的公文尤其需要这些能力。因为,你汇报的对象往往是上级机关领导,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就要深思熟虑,一旦说不好了,就会祸从口出;一句话说好了,说不定会得到意外之喜,所以要反复思考、细细琢磨,方能表达。还要学会察言观色,这个“察言观色”就是把握好教育形势和领导想法,要投其所好,想其所想,才能让上级满意,让领导欢心。写公文当然要符合当前国家政策法规,掌握好行业内的专业知识,所以这更需要高的理论水平作支撑,文章的层次和档次也会得以提高。
. H) Q( N3 f, ^4 t& R$ n
5 y: [: Q6 M; m5 M% V。
/ k G; v4 _. b2 l
3 A: D& m3 E7 ~' x 目前只想到这些,细细思索,如果还有再添补上。" \2 H6 j0 \4 M# H& `9 z6 ~6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