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试卷以宏篇巨幅文章为特色,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把握文章机理,理清文章脉络则需一定的技巧方能做到。在此,中公教育专家深入实践和研究,深刻总结经验心得基础上,为考生详解阅读资料之技巧。) e# w1 m6 G6 Q8 w* S) R, K
8 i% b6 c2 g3 Y- Z1 T% R( N
# }2 i n' u# J! Q; v一、信息分类法 6 b8 \3 `% S. H! o8 W; t
/ m- l3 {" Y8 W1 d2 R# v信息分类法是对材料所蕴含的信息按性质进行分类,从而正确区分材料的类别和作用,建立对材料的总体认识的方法,通过认定材料是讲什么的,包含哪些信息进而明确材料对应哪些问题,可作为解答“概括”、“分析”、“对策”等具体试题的依据。这是最直观而快速的阅读方法。
; B7 X6 ]) N% _" v
6 x6 J0 S! T( u2 I, Q1 T(一)问题描述类
! A Y% g _! f) ^& ^3 Q% W$ ]4 {! v3 K: ~
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中通常会包含对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描述性文字,透过这些文字,考生能够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或问题有直观的认识,并且对作答概括、综合分析等多种题型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C. m+ s& H9 c0 ?5 Y& g) G7 V2 G
: |/ i% p1 z0 W. G
" a$ s7 K9 ^% ]- K8 g$ k( S5 g5 }2 p% P5 S4 A
(二)问题分析类
2 G' T" f4 W. j" s9 q$ w" P' O
. R: k0 m5 y h" s( g分析问题类信息不仅包括分析材料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影响的语句,还包括分析针对问题的有关对策信息。
! i* f: G l5 G
) T7 Z3 i' ^4 a示例:
) M* Q7 a7 u& u' i# I0 X0 m* ?- }! E) k1 A( l, ?5 q6 C
2010•国家•省级•给定资料6(节选)8 P `" f( y0 v) z; f! e
/ s l4 }+ E/ N/ `$ `
海岛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但又非常脆弱,一旦破坏,恢复非常困难。比如珊瑚礁,它是岛屿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要在清洁且温度适宜的海水中才能生存。珊瑚礁受到污染、破坏,不但岛屿整体环境会恶化,海岛的存亡也会受到威胁。有关专家指出,《海岛保护法(草案)》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把海岛和海岛周边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来保护,这里面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海岸带、珊瑚礁、红树林以及海域等等。陆地周边的环境对于海岛同样有重要的意义,共同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在海岛资源环境保护的范围和性质上也有了很大的扩充,从岛陆扩展到整个海岛环境及各种资源,从有居民的海岛扩展到无居民海岛,保护的目标更加充实和明确。可以这样说,《海岛保护法(草案)》提供了一种认识海岛价值的新思维,它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是极为重大与深远的。
0 l Y3 R2 Y. y4 h9 \" G7 G
7 l% M7 j2 o9 A, G9 P K. M" M中公点拨:上述材料分析了《海岛保护法(草案)》对海岛和海岛周边环境的影响:它将海岛和海岛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扩充了海岛资源保护的范围和性质,明确了保护的目标,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L$ n" E+ O' q
, d) o- N! h" P7 D(三)政策表述类 , n) B" {! }, I3 {. R' t$ @
- K# J7 O5 _) l1 b7 ^
给定资料中的政策表述类信息主要是中央或地方下发的法律条文或政策性文件。这类信息可以说是申论作答中的灯盏和药方,不但为考生指明作答方向,帮助考生读懂材料,也对作答题目起到根本上的指导作用,成为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参考。5 l6 H! O W# R+ R; O2 e/ i
, b" |7 u: F- E3 u& g& X- N2 L示例:
$ [8 g% Z4 | t, f5 S/ u/ X5 _4 t2 s, U8 J d7 R) J, Y
2012•上海•申论A卷•给定资料12
7 L4 A, [8 I: V/ T# E
; |7 @1 V& R( \, }, H" k5 g6 o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9 h/ u/ ?( S( H: H- w) F/ M2 w r: C
中公点拨:列举的报告摘要是2012年上海申论A卷给定资料的最后一段,也是全篇材料的点睛之处,帮助考生真正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也为作答题目,特别是作答文章论述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9 I8 T i) F* g# ~1 K
, F8 m9 f; P6 X; ^/ A, U3 ~二、题文对照法 $ H8 i" h- W: d* q/ w/ {
% O H, [4 i9 u+ I" [4 O
(一)先题后文 " m/ H: f4 W9 k7 r0 Y
y. e4 d1 r% l4 p7 _
先题后文的阅读方法,是指先看问题(试题、作答要求),后读材料。阅读给定材料,不是单纯的阅读,而是要与作答试题相联,带着问题读、以问题为导向来读,根据材料本身的价值和它与问题的关系来取舍材料——决定哪些精读,哪些略读,分配阅读时间。这是节约时间、高效阅读的第一步。
1 d4 s+ V; m1 E/ \' E
V; S% j7 U3 W. G6 ^% k& m H% d
% k$ C& e9 o9 [; e" i+ j& q) I0 G
(二)边题边文
f" r' Q5 |$ ~+ ^
. r% `7 S L5 j' k" n) g" s z边题边文的阅读方法,是指在第一遍通读浏览材料之后,在作答思考题目和答案的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返回资料查找对于作答有直接帮助的内容,一边作答一边阅读,从给定材料中查找作答依据。这是目的性更加明确的阅读,要对重点、高价值材料进行精确定位,以标注、划线、摘要、概括大意等形式,突出对作答最有价值的部分。
2 B" Q$ J+ N# J# d2 \+ z( u$ W/ q! Y* `% ]% c6 P- x3 m
9 X, h5 _* m; w7 ~! b#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