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新闻稿写作技巧初探

[复制链接]
罗馨雯 发表于 2012-8-23 07: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一)选择好角度9 x& Y* F; j5 J5 h5 B) B
  新闻写作角度是作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报道都是事实的一个“片断”,一个“剖面”。选择新闻写作角度方法可以从由小见大、以旧见新、全局高度这三方面去把握。新闻作者要敢于创新、探索新闻表现角度的新形式,通过对材料的巧妙安排和新颖构思,写出别具一格而又能充分体现报道意图的新闻作品来。
0 ^2 D! b- r# a. s  以从全局高度找角度为例:《大众日报》曾刊登过一篇名叫《他猜错了书记的心》的通讯,获全省好新闻一等奖,并被收入《山东好新闻集》一书。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个别干部乱拿、乱要的不良现象。为此,党和政府及时发出干部要廉洁奉公、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号召。该文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抓住了这个特点,找到了最佳角度完成了这篇时代感较强的文章。, x) g! e1 G' M8 O
  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都蕴藏着很多新闻信息,问题在于我们看到、听到这些信息之后能不能放到全局的角度上加以衡权,从中提炼出好的内容。报纸、电视、广播是党和政府赖以指导工作的舆论武器。正因为如此,新闻报道必须与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经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有导向的作用。
" J( q2 \( f, n" i4 e  
; @1 R9 `( E4 Z2 K( J  (二)注重语言表述形式
. I- [$ @. J' `/ A2 G7 |  新闻语言应该是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新闻语言,即具备新闻性的语言。而新闻性除了新奇,还应包含其震撼、独到的待点。因而,新闻性中暗含了表达的修辞性,于是就产生了对生活语言的超越与提炼问题。例如,作为新闻事件的主体,往往是一个区域生活空间中存在个性的个体,他的语言表述当然会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与方言述语。而新闻作品是借助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语言文体,应该是符合公众思维的大众语言,也就要求新闻作者在实地采访中,对于所涉及的新闻事件以及主体的人物语言及叙述语言作相应的调整,以促使其能为大众所接受。
; f( b+ t) s6 Q8 H7 c  媒介在极力倡导新闻的国际化时,除了民族的大众化,还有一个国际化接轨的问题。语言传播不仅仅是一个事实的传播,更是一种话语的传播。而话语传播所涉足的问题还包括话语的语境、文化等问题。实行大众化语言,就是采用能被大众接受的语言模式。因此,对新闻事件中新闻主体的个性化语言进行必要的改造、修正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这里亦有一个本质真实与历史语境中的本质性,即将新闻的信息有效传播给受传者。合适的表述语言是促成其有效传播的技术保证。
" J3 f8 d# l: g  3 i8 l1 |1 @) [
  (三)要善于运用模糊语言4 d; N; m7 c  x  M: Y, o6 C
  新闻总是强调准确和精练,但在长期的新闻创作实践中,人们发现准确的语言并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某一事物的本来面目。然而有时“模糊”的语言却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模糊语言是一种语言概念,同时又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反映了客观事物在外延和内涵上的一种不确定性。在新闻报道中,很多人不太清楚这种不确定性,喜欢把它同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立起来。事实上,新闻报道要求真实、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这使得我们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必须遵守“真实”和“及时”这两个基本原则。但在现实的新闻创作实践中,新闻现象是运动和变化的状态,精准的词语在反映这种变化的状态时显然不及模糊语言贴近事实。如模糊时间、模糊标题、模糊结论、模糊数字、模糊对象、模糊称谓等,有时会给新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y; v4 j* V$ z8 g
  ' M$ k0 Q  a: S" Q% v. a
  (四)要有善于捕捉细节# Z( x6 N+ z( b' z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标签:技巧
 

精彩评论23

正序浏览
295471600 发表于 2017-2-12 15: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为政贵在行,关键在落实。- F6 c/ C/ Q7 p) v" z& `0 q6 k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p, S- @! }% o6 E2 u3 B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0 Z- e" c  _/ |" P7 Z) e8 \# B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p& S" K: J  M7 ~; k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不能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去落实就是“白条”。  a  x& k& {. `: o
要怀着“躺着想事、坐着议事、站着干事”的热情和冲劲。
, z: f7 A. Q7 f* S  R% z/ d督查工作的“触角”要跟着落实走,确保在重点上“哪壶不开提哪壶”,在成效上“提了哪壶开哪壶”。% J% C+ N; J2 Z# l1 w# g
在“谋实”上下功夫,在“肃纪”上动真格,在“固本”上花气力,在“清源”上做文章。
6 D: I; N: O2 ?: k( W竭尽忠诚谋发展、满怀激情干事业7 }' L( I9 h5 p% h* _5 m8 m
再洗一次脑、再充一次电、再谋一番事、再创一回业9 m* }! w0 D5 ^+ ^0 v, V  J
蓝图再美好,不落实就是“空中楼阁”
7 n7 U8 p7 I' {7 m1 D  `  c; Z要在坚持“知”和“行”两方面同时努力,既以“知”促“行”,又以“行”促“知”。* X. j/ q" f. V; Z& P
在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和创新“创什么、怎么创”的问题上更加清醒,如果抱着权力不放,就会像“小脚女人”一样迈不开步子;
, K2 S  K- b2 X, g- {6 u/ O要知之透彻,必须转变改革创新的理念。要行得笃定,必须提升改革创新的能力。
* x4 E: q- B8 G( V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
( X9 I. A) Z. U& k' z3 Q巩固良好势头,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0 a( O3 U5 m7 b1 T! \
畏难不知难,临难而退,难者更难;知难不避难,迎难而上,难也不难。& h! n. T4 J6 v# u5 P5 [$ b
要强化“朝受命、夕饮冰”的责任感,“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8 T! ?! s* B1 B& l0 c* r4 ^0 o
改革与法治,是当今中国在时代大潮中奋勇前行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 t5 F5 h% a6 c6 ~登高揽山河,前路多曲折。) Z; J2 Q& s2 k7 S- O- L
2 c& u% }) j/ H  l5 J+ B
本帖隐藏的内容: n5 h$ C. W8 d, L
1 D* _9 [' X( e
来说是非者,常是是非人;爱听是非者,疑似是非人;搬弄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m8 b3 F0 {/ v+ e# y+ Y( T2 ]/ r$ R: _* |
贪,近乎贫,婪,近乎焚。  m$ ?( R9 o$ [
+ {6 u2 V4 h! e, _1 {用好权,管好钱,才能在家过大年。4 P. z7 z) |6 x+ L( |+ a& {/ V; ?5 o/ `- U5 K1 ]3 A
扛着红旗不放,站着排头不让。: Q+ R+ n  c' b, E) W& M" Z% l! |) ]3 ]1 B) o; x  U9 h
一样的生活品质,不一样的生活感受,就是我们心中理想的城镇化。
6 q/ Z+ F+ o3 J" S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6 O: e0 b- Q6 T, _9 s
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J7 o8 B. Q. Q. K: s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全面依法治国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9 }( n, W9 r3 W
保护生态环境要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 \6 I: G  `& h9 O
$ V. D, W9 J1 e" `! S/ N反腐倡廉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斗争进行到底”6 B( Z9 D3 d1 v# ~1 ^& |1 T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_, I  t2 c, l- W$ _+ X- _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和市场活力的“加法”,甚至是“乘法”。“放”不是一放了之,而是放活、放好、放到位;“管”不是无所不包,而是管权、管责、管制度。. ?9 Q9 P& k9 B; w8 L
抓小抓早抓苗头.抓大顾小,抓难顾易,抓急顾缓,抓近顾远8 _. D& ^, ]' S2 k
1 Q% p3 z0 p9 R, K0 l7 q8 K  O人无信则无人信1 A0 _: {6 m  b' x& Q  z5 Y$ r3 ^
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X  D  o7 @/ w) X2 g0 |  ]& t; X5 j) D/ `- h. v- k
改革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
$ O$ d( ^1 N8 @$ l. c6 P名必有实,事必有功6 c" S# N6 F' Z
! W- ^. n) c: ^5 S8 f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 c9 Y) n$ q8 ?! I! G) z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1 B  w1 r7 ^6 L/ X- D0 O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A/ P: G$ X8 t2 n; u- |$ F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好的树木终将成为栋梁之材,纯钢也不会用来做成钩子这样卑微的东西。). B( f0 M6 d9 h/ r; i1 B
4 d; v6 f# z6 m要牢牢抓住“不松手”;要亲力亲为“不甩手”;要主动作为“不缩手”;要加大力度“下狠手”。# O1 J' U5 N6 _+ n0 B* ^  O- `, B: w
* w2 E0 ]0 `5 W% h) ^, j* Q) C抓住“牛鼻子”,耕好“责任田”。! r! f6 e; C3 }( F5 E! L
: d& k' @4 }% y7 m, b!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5 f/ Z  f& c& y4 s
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T$ X( n; x" v1 M# V/ Q5 t2 N7 N! c% z5 s) O  X
心中有责,才会有“蹄疾步稳”的定力。心中有责,再大的困难也是“纸老虎”。心中有责,才会“不待扬鞭自奋蹄”。
+ T- V- x% C9 y“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 X' G& B8 ?" D3 D7 b6 G
8 L/ z) e, s2 d! o! O) R) l要有改变面貌的雄心壮志,不能“守摊子”“混日子”,更不能做无所事事的“太平官”、因循守旧的“平庸官”。3 ?8 a) q9 T: y0 L8 B3 B5 ^
& [. I2 D# D) x+ S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T1 y. u1 x& D) p  ?0 c5 {* @9 m' p- m! N( k( ?
“心向往之”不如“起而行之”
0 f" Z% t, g9 A! e. B9 U' L没有敢于担当的双肩,是扛不住风雨的。“一把手”要敢抓敢管,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难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差错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3 r/ ?8 u1 M1 C; @) Q
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18636200258 发表于 2020-12-4 1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三)要善于运用模糊语言
6 B, T/ T! x  G' O: W' y3 V  Z  新闻总是强调准确和精练,但在长期的新闻创作实践中,人们发现准确的语言并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某一事物的本来面目。然而有时“模糊”的语言却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模糊语言是一种语言概念,同时又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反映了客观事物在外延和内涵上的一种不确定性。在新闻报道中,很多人不太清楚这种不确定性,喜欢把它同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立起来。事实上,新闻报道要求真实、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这使得我们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必须遵守“真实”和“及时”这两个基本原则。但在现实的新闻创作实践中,新闻现象是运动和变化的状态,精准的词语在反映这种变化的状态时显然不及模糊语言贴近事实。如模糊时间、模糊标题、模糊结论、模糊数字、模糊对象、
 
valentcat 发表于 2021-5-19 15: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大众接受的语言模式。因此,对新闻事件中新闻主体的个性化语言进行必要的改造、修正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这里亦有一个本质真实与历史语境中的本质性,即将新闻的信息有效传播给受传者。合适的表述语言是促成其有效传播的技术保证。/ |! r0 ^7 o& t0 [& J; M
  
 
黄叙阳 发表于 2020-11-8 18: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有时“模糊”的语言却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模糊语言是一种语言概念,同时又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反映了客观事物在外延和内涵上的一种不确定性。
 
秘行黔江 发表于 2020-11-19 15: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字:“新、精、巧、实”。这里的“新”指的是角度要新。同样的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去做题目,效果肯定不同,换个新的角度来拟题目,这就是“新”。
 
twinkle1105 发表于 2016-8-26 15: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模糊时间、模糊标题、模糊结论、模糊数字、模糊对象、模糊称谓等,有时会给新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
 
底层的小乌龟 发表于 2022-1-21 15: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新闻稿的撰写,一直找不到切入点,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感觉自己的部分思维打开了,受教了
 
hcq301 发表于 2017-8-26 07: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hanbingklq 发表于 2021-5-16 20: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写作角度是作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敬爱的高老师 发表于 2021-8-28 14: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想看看新闻稿怎么写,写好新闻稿不仅对自己有用,也对他人有用。
 
小乔 发表于 2015-9-7 08: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开始学新闻稿件  学习啦
 
omtifo 发表于 2016-2-17 1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稿件的写作也是很有值得钻研的,学习了
 
youkexing 发表于 2016-2-19 10: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心得独到难得,感谢分享啊
 
置身事外 发表于 2016-4-25 13: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不好写呀,看作者的文章有很大收获
 
xddg333xddg 发表于 2016-5-4 09: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总是强调准确和精练,但在长期的新闻创作实践中,人们发现准确的语言并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某一事物的本来面目。然而有时“模糊”的语言却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模糊语言是一种语言概念,同时又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反映了客观事物在外延和内涵上的一种不确定性。
 
xddg333xddg 发表于 2016-5-4 09: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总是强调准确和精练,但在长期的新闻创作实践中
 
文字游戏 发表于 2016-5-5 16: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提练确实需要功夫,功夫又在诗外,真不容易
 
pastry 发表于 2017-2-8 16: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门来学习新闻稿协作,好的经验,我会慢慢体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4粉丝

1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