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前夕,按照市委政法委的要求,我们单位选派了三名法律志愿者参与奥运安保工作,其中一名公职律师的表现特别突出,按照上级要求,我执笔撰写了她在奥运期间的事迹材料,这篇稿子上报之后获得了好评,这名公职律师后来被评为奥运安保先进个人,这次撰稿工作让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 F& ^, ~2 }( q
2 j9 N: [* d" O4 V, ` x 一、布下悬念巧开头, 别开生面有震撼, y* L# ~8 R$ K/ f6 H6 ^ T
; F3 e! ~8 v# B 高尔基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亦是这个意思。. T. u# k+ A6 {; x5 `
在这篇稿子的写作中,如何开篇,也曾令我颇费踌躇,后来参加了局里组织的法律志愿者座谈会时,我突然发现全系统选派的志愿者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年龄都在30岁上下,为了印证我的这一直观印象,我特意向人事部门求证,得到的答案果真如此,我们选派的这名法律志愿者在其中是年龄最大的,而且是一名女性。所以,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在开头连用几个短句,给人一种悬念,既强化她的身份与她的年龄,更是提醒读者她与其他法律志愿者的不同之处,于是,在开头,我这样写道:% Y: u3 {- H, n, K; U% r3 t
“她是一名奥运法律志愿者;2 I$ @( B' k. b9 g( M) A8 X
她是一名律师;; Z( d5 P1 b& K2 n: n/ j; S
她是一名公职律师;
6 }, K0 T9 R9 m# K8 p她今年48岁了,头发已有些花白;% @9 n& _- f# b2 _
……
' E+ J6 p% v5 O( t$ u! D 这些标志让她在这群平均年龄30出头的法律志愿者中有些引人注目,同时,她的这些标志也让她在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奥运法律志愿服务中格外受到‘关照’,当然,这些特殊的‘关照’也成就了她一生的回忆与自豪。7 t' ?& t) g6 C' f! d
6 b/ G- `6 A2 X
她,就是来自北京市×××的公职律师×××。
4 ~* E5 M: C, }7 @# L' V" m
5 o, C" v h4 |4 @ H& a+ } 这个开头制造了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既突出了她的身份、她的年龄,而且还埋下了伏笔,这个伏笔就是“特殊关照”,在这里,这个伏笔的处理是有意为之的,既是为了使下文能反复照应这个“关照”,同时,也为了布下悬念,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迫切地想知道这个特殊的“关照”究竟是什么?& X- T' h4 \* F) f4 X
+ b' ^% q% [/ U) a8 `; n/ O 二、谋篇布局巧构思,一根红线贯始终. S* O0 ~. u7 q* k# [1 m: o
" b J6 c' `9 S* F% X0 u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成的统一,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这个骨架搭得好不好,决定这篇文章能否立得住,能不能给人浑然一体的总体感觉,文章的骨架搭得好,整篇文章的“血肉”就有支撑,骨架没搭好,“血肉”就会散开,文章的主题也就模糊了。 T1 t0 q; P' x7 `) \ w
所以,在构思这篇稿子时,怎样搭好“骨架”也是决定文章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我反复看这位律师的材料,发现她在材料中提的最多的一个词是“110”值班室,同时,在那次座谈会上,她在发言中谈得最多的也是“110”值班室的辛苦与忙碌,我想,文章的突破口应该就选在这个“110”值班室,因为这次派出的奥运法律志愿者都充实到了基层派出所,绝大部分同志的工作是在内勤、文秘等岗位上,被分到“110”值班室的只有这位公职律师一人。
" v: X0 o! D" O. T4 ~ . k3 Q8 x% y$ e+ S
众所周知,“110”值班室时基层派出所最忙碌的一个岗位,也是对法律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的一个岗位,从始至终一直在这个岗位工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她工作的出色,于是,我决定将“110”值班室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设计了文章的结构,整篇文章分成三大块,每块内容设计一个小标题,分别是:# @. k# [% D& ^' F3 |2 F; ]5 L& G
3 Q% T) b! h$ \' l
“公职律师的身份让她以开始就被留在了‘110’值班室,她笑称:这是对她的特殊‘关照’”。
1 J3 F/ A$ Z E' @2 G“一周之后的轮岗,她再次被要求留在了这个繁忙的岗位上,她说,看来,这份‘关照’还在继续”。
4 |! [7 s h. Q+ u“最后一次轮岗的时候,她没在轮岗的人员里面,派出所的民警说,×大姐的这个岗位不用动了”。) G4 O- A3 T2 w4 d1 c1 h- ?
. U# D. n# d& n
这三个小标题一再突出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工作了一个月的这名公职律师的工作一定是相当的出色,看似并列的结构,其实有层层递进的含义在其中。为什么能一再被要求留在这个岗位上呢?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又体现在哪里呢?这就需要在内容上进行补充,也就是说在搭好“骨架”之后该充实文章的“血肉”了。! r4 ~3 Z$ ?" k8 D. A' S) `; a" s
* P/ n9 Z' k8 k$ `2 P* {: ~7 |
三、精挑细选巧选材,细微之处见精神9 s" f0 J2 ], \ |
|